博时基金黄健斌:未来中国在全球产业格局中仍然受益看好权益资产投资机会

时间:2022-10-20 11:22 来源:网络 阅读量:11323   
博时基金黄健斌:未来中国在全球产业格局中仍然受益看好权益资产投资机会

博时基金首席资产配置官黄建斌

回顾过去十年,中国资本市场进行了许多深化改革。据博时基金首席资产配置官黄建斌介绍,主要涵盖全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、完善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、提升上市公司质量、深化债券市场创新发展、加快私募基金发展、大力推动长期资金入市等六个方面。

“这些改革为加快形成规范、透明、开放、充满活力和弹性的资本市场,帮助中国经济转型升级,培育更加繁荣稳定的资产管理行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。”

黄建斌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资本市场改革继续全面深化,以下两个方面令他印象尤为深刻:一是2018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资管新规的颁布实施,为资产管理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市场和制度基础,提供了全新的市场机遇和宏大的想象空间,也使资产管理行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;第二,2019年,以设立科技创新板为标志的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,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机会。

Q1: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10万亿元,是10年前的两倍多。资本市场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?

答: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,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。一直以来,资本市场被视为国民经济的“晴雨表”,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。在新格局的构建中,充满活力和弹性的资本市场将更好地促进科技、资本和实体经济的高层次流通。

作为基金资本市场公开发行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。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、投资和创新金融工具,不断优化服务,引导社会资本、创新资本、海外资本等。更好地配置到转型升级、科技创新、扩大内需等重要方向,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上市企业的投融资需求。同时,优质的金融产品也让投资者分享经济发展的红利,实现财富增值,提高生活品质。

Q2: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你如何看待中国资本市场目前的投资机会?

答:站在当前市场,展望未来发展,把视角放到未来一到两年,市场提供相对较好收益的概率很大。在经济逐步企稳健康发展的同时,中国的创新活力只会越来越强,新兴产业会不断涌现并迎来高增长,而传统产业会不断改造更新。中国经济仍然是一块孕育大量投资机会的沃土,并将继续给股市带来投资机会。

Q3:站在当下,你看好资本市场上的哪类资产?如何看待a股和港股蕴含的投资机会?

答:目前在主要的资产类型中,我们相对最看好国内权益类资产的机会。主要是考虑到随着房价弹性的消失和利率的下行,资产的底部收益在下降。为了获取收益,资产配置更多的是投向权益市场。

a股方面,虽然美联储加快收紧流动性,但中国货币政策仍强调“以我为主”。稳中偏松的基调不变,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足。a股市场短期内将继续震荡筑底。从中长期来看,中国经济将继续向好,a股的机会仍将大于风险。受益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行业仍具有良好的配置价值。

港股方面,虽然港股市场规模不如a股和美股,但龙头集中趋势明显。考虑到港股国际化程度高,很多产业链龙头厂商选择港股上市,未来港股仍将是中国新经济的主战场。

因此,香港股市的长期投资价值仍然显著。观察香港股市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:第一阶段和流动性冲击阶段。一年多来,受经济基本面下行、疫情、流动性影响跌破形势,港股大幅下跌;第二阶段是流动性冲击结束,估值修复阶段。可以看到,国内外的资金又在流入了。在这个阶段,来自南方的资金将占主导地位。第三阶段,经济复苏,回归基本面驱动阶段。这个阶段往往由外资主导,龙头公司的估值会与海外市场接轨。这个阶段往往是港股市场的主浪。我们认为,目前港股正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阶段。

Q4: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正逐渐向机构化转变。如何看待这一趋势?以后还会继续吗?对机构a股市场起到多大作用?

a股投资者结构逐渐制度化。据海通证券统计,截至2022Q1,a股自由流通市值中,散户占比由37.5%下降,而外资+公募+险资+私募等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至近40%。这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。过去30年,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经历了野蛮时代和农耕时代,现在正在进入工业化时代,未来将进入智能化时代。可以说,金融市场的制度化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产业化按下了“快进键”。

a股市场机构化进程加快,投资者结构明显优化,有利于市场逐步走向成熟:通过短线交易和投机获利的难度越来越大,长期、增值的投资风格正在成为主流。同时,随着a股市场的逐步成熟,也对机构投资者基本面投资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Q5:过去10年,“长期价值投资”的概念越来越流行。作为机构投资者,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投资管理能力?

答:投研能力是基金公司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核心能力。作为基金公募的先行者,博时基金责无旁贷。过去几年,博时基金投研部围绕“互联互通、相互信任、相互促进”的目标,进行了深入的投研一体化改革。一方面,通过强化基金经理责任制,形成了全体投研人员深度参与的工作机制,使得投研结合更加紧密,加强了研究的实用性和科学性,进而大大提高了投研效率;另一方面,通过打通股权内部各风格组、股权个股研究和固定债权研究、主动和被动投资的协同机制,发挥投研平台的整体效率,提升公司投研的整体效率,形成投研力量对内对每个投资组合、对外对每个客户服务的整体输出,从而实现“1+1>2”的协同效应。

问:监管层多次提到,为了提高资本市场长期资金的比例,您认为如何引导长期资金入市?

答:资本市场不断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。背景是居民财富的增长催生多样化的金融需求。

2019年10月以来,随着“深改十二条”的逐步推进,监管层着力于缓解政策障碍,推动放宽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和范围,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资金长期投资,吸引各类中长期资金积极投资资本市场。

Q7:展望未来,你如何看待中国资本市场的前景,你有什么期望?

答:从中长期来看,长期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决定了市场走势。目前中国处于宽货币+稳信贷的阶段,经济增长有望触底企稳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正在各地区各部门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。高端制造业作为中国未来的主导产业,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目光。大市场、大基础设施、全产业链、人才红利等独特的产业优势,将使中国在未来全球产业格局的变化中依然受益。

展望2022年四季度,政策暖风下,a股结构性行情可期。四季度也是前期一揽子稳增长政策的黄金期,国内经济复苏的概率在加大。叠加“资产荒”的宏观环境,股权市场仍面临友好的运行环境和结构性投资机会。

声明: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同类资讯
热门内容